减速机行业最权威的减速机网站 首页免费注册会员登录会员中心高级搜索| 会员权限减速机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减速机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央行行长助理:币值稳定将为经济调整赢得时间

央行行长助理:币值稳定将为经济调整赢得时间


信息来源:减速机信息网   责任编辑:chenyanmin   
  

  央行行长助理马德伦9日称,“人们总是问我人民币汇率下次调整是在什么时间,其实,现在每一天、每一时刻都是‘下一次’。今后不会再有官方的调整”。

  马德伦同时表示,央行将在近期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避免汇率过度浮动,为各个经济主体的调整赢得时间。”马德伦是在“2005中国企业高峰会”上谈到人民币汇率调整问题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分析师们认为,央行希望为形成更加灵活的汇率打下基础,但汇率完全自由化不利于经济增长。不稳定的汇率令其更难制定经济计划,此外,人民币的过快升值将会重创中国出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如何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将是央行考虑汇率问题的出发点。

  --热钱持续升温

  央行7月21日晚间出人意料地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自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时升值2%,7月22日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8.11元。但央行保持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下0.3%的交易区间不变。

  在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以后,人民币兑美元波幅趋窄,但受外界人民币将继续升值1%传言影响,(较早前发改委在一份题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观点综述》的研究报告中建议,适当时机将人民币汇率浮动控制在2%的范围内,即由现时的0.2%波幅扩大6倍)。加之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访问美国,从而激发了市场对中国将再次宣布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的想像。最近两周,我国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也持续走低。

  面对种种市场预期,央行重申了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的立场。8月25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一个论坛上公开表示,人民币汇率是否进一步升值,将由市场供求来决定,而非政府出面调整。8月2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最近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并非一次性调整措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已经到位,将向市场驱动型过渡。

  由于美元兑人民币迅速接近央行宣称的下限,1美元兑8.0857元人民币,该价位将比7月21日币值重估后的报价8.11元低0.3%;分析师们认为,美元的持续走软将会使得美元兑人民币加速下滑。该价位可能在胡锦涛和布什本月中旬会晤前被跌破。如果跌破该价位,将证实官方所说的允许人民币通过市场途径上涨。

  上海一外资银行人士表示,近期市场正在传闻人民币可能会继续升值,而周小川的讲话更是加剧了这种猜测,大家都想试探冲一下,看看央行的态度。上述银行界人士解释说,周小川讲话似乎有点暗示,人民币初步升值2%并未到头,未来可能会继续升值,只是会通过市场来实现,因此场内有些交易员信心上升,一步步试探人民币汇价的上限。

  还有交易员指出,人民币升的过快时,总有一些较大的美元买盘出现,缓和一下升势。美元仍旧略供大于求,所以若照这样(不干预)下去,一个月内人民币升100个点也不是不可能的。

  --避免过度浮动

  央行行长助理马德伦表示,央行将在近期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避免汇率过度浮动,为各个经济主体的调整赢得时间。马德伦说,汇率机制改革一个多月以来,汇率改革对市场各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企业、居民、金融机构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体制所带来的变化。近期,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避免汇率的过度浮动,但是在适应期结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供求力量在汇率调整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还表示,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银行将大力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品,同时继续抓紧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条件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汇率避险工具。对于外汇远期交易,他表示,今后要允许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外汇市场直接进行交易。

  一周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批准3家外资银行(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上海分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上海分行和德意志银行北京分行)从9月2日起,在中国银行间市场进行人民币远期交易。外管局同时批准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人民币远期交易。至此,共有19家内外资商业银行获准进行此项交易。

  为遏制投机资金继续涌入,央行较早前上调了境内商业银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8月23日,一年期美元、港币存款利率上限均提高0.375%。这是人民币宣布调整汇率制度之后的第二次调整。7月22日,央行已经将1年期美元在国内的存款利

全国服务热线:010-51179040 E-mail:jiansuji001@163.com
Copyright © 2008-2018 By 减速机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