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行业最权威的减速机网站 首页免费注册会员登录会员中心高级搜索| 会员权限减速机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减速机首页>>新闻资讯>>人物访谈>>徐沛良: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把战略定位找准

徐沛良: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把战略定位找准


信息来源:减速机信息网   责任编辑:wangxueming   
        常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记者对徐沛良董事长的两次采访,相隔了8年。
  2000年,记者第一次采访徐沛良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他领导的上海鸿得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虽然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但当时的产值不过6000多万元。2008年,记者第二次采访徐沛良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企业的产值和销售额都超过4.5亿元。用徐沛良自己的话说:“今非昔比,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了”。
  企业成长和“大气候”密不可分
  徐沛良,江苏丹阳运河镇人,1981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就在这一年,徐沛良下海以4万元起家,1993年在上海浦东新区创建了上海鸿得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记者采访的话题也由此展开。徐沛良说,鸿得利的成长经历了三个阶段:1993~1997年是创业阶段,完成了企业的原始积累过程;1997~2001年是发展阶段,企业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开始走上正轨;从2002年至今是腾飞阶段。
  “鸿得利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为企业创造了成长的环境,企业的成长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大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谈到鸿得利的腾飞,48岁的徐沛良十分兴奋。
  2002年,徐沛良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买了地,2006年底鸿得利搬迁到投资1.2亿元兴建的6万多平方米新厂区;2007年又在江苏启东滨海工业园买了108亩地,现在已经开始规划建设。鸿得利的两大类主导产品工程机械和电工机械销售额的增速从来没有低于30%;2007年的增长幅度最大,翻了一番。
  企业成长至少要有三个标志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符合经济增长、企业成长的逻辑,即使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企业成长也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判断企业成长的标志至少要有三个,在徐沛良看来,最重要的标志是企业要把自己的战略定位找准。
  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关联度。徐沛良认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个好的政策可以改变国家面貌,一个好的政策也可以成为企业的发展机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从紧”的财政政策开始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了城乡电网、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宏观经济政策的这个变化,徐沛良把拉丝机和绞线机做成了电工行业的中国第一品牌。尔后,随着国内房地产消费市场的启动和城镇化建设的升温,徐沛良又及时作出战略调整,使工程机械的销售额成倍增长。
  谈到企业的战略,有所谓“蓝海”和“红海”之分。一个企业最理想的状态是,一部分业务在“红海”,一部分业务在“蓝海”。
  2003年,徐沛良作出了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的战略选择———这是典型的“蓝海”战略。以差异化为例,在臂架泵车系列产品中,徐沛良领导的企业只生产22米、37米、40米、43米和47米规格的中短臂架泵车,其中的22米中短臂架泵车成为2007年度中国工程机械的上榜产品。而在低成本方面,泵车的臂架系统原来是从韩国进口的,现在是企业自己研发,降低了成本30%多。但是,徐沛良并不像一般的“蓝海”那样规避竞争,而是多少有点像“红海”似的参与竞争。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竞争的对手是蛮多的。”
  企业成长的第二个标志是勇于创新。2002年,徐沛良领导的企业研发成功了“城市猎豹”车载泵。这个新产品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工程机械和汽车结合在一起,把传统的拖式泵变成可以自己行走的卡车车载泵。让徐沛良感到自豪的是,企业的这个大胆创新,不但在时间上领先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而且很快形成了产业化,年销售量超过了200台,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5%。2003年,“城市猎豹”车载泵获得发明专利;2007年10月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特种车辆改装资格证书,通过了生产准入和环保认证,上了公告目录。徐沛良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的这个产品,在行业内是很有名的。”
  企业成长的第三个标志是资本运作。2007年,徐沛良引入了两家战略投资者:中金投资公司和上海浦东新区科委。作为一家股份制企业,在原来的五个自然人股东中,徐沛良的持股比例由73%下降到58.96%,但仍然是企业的第一大股东。
  企业不仅造设备而且“造人”
  人们经常说,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徐沛良说得更透彻:现在的企业不仅造设备,而且“造人”。
  徐沛良的“造人”是全方位的。
  一是企业核心团队的打造。为了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核心团队,徐沛良不再兼任总经理,而是把自己年轻的侄子推到总经理的职位上,一方面在风口浪尖摔打锻炼,另一方面每年舍得花大价钱学习深造。
  二是企业研发队伍的建设。泵车臂架系统的钢结构曾经是企业研发的“短板”。2006年,徐沛良从杭州请来了一个工程师,结果一个人带起了一个团队,攻克了这个“短板”,使企业的综合实力上来了。现在,企业的研发队伍已经有70多人,新厂区大楼的整个四层是研发中心;徐沛良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建设一支200多人的研发队伍。他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是非常高的”。在上海鸿得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薪七八十万元的高级员工已经有三个。
  三是企业的梯队建设。在江苏盐城,在江苏启东,在山东烟台,都有上海鸿得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校班。这种技校班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办的,每年招收不少于200人。徐沛良还和上海交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年为企业定向招生20人。
  采访中,徐沛良不止一次地谈到,“现在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如今,鸿得利的两大类主导产品工程机械和电工机械出口的比重已经占到15%。徐沛良对记者说,他的企业网站将要用中文、英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和日文六种语言面向国内外的客户。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
全国服务热线:010-51179040 E-mail:jiansuji001@163.com
Copyright © 2008-2018 By 减速机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