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行业最权威的减速机网站 首页免费注册会员登录会员中心高级搜索| 会员权限减速机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减速机首页>>新闻资讯>>企业管理>>牛根生:一个领袖企业家的历史分量

牛根生:一个领袖企业家的历史分量


信息来源:减速机信息网   责任编辑:lihongwei   
   一个人要懂点哲学,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任何人都少不了走这一步,包括历史上的能人在内。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从有到无,我看我比许多人幸运。——牛根生

在中国的版图上,内蒙古是一片有着自己独特个性和生命的土地,提起它人们想到的是茫茫草原,奔驰的骏马,成群的牛羊,粗犷豪爽的人民,自古到今它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蓝天,白云,草原,畜的故乡,奶的摇篮,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貌;而厚重博大的草原文化,恰如那绵远悠长沉雄苍凉的蒙古长调一样,哺育了许多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英豪。而蒙牛乳业的董事长牛根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平地高楼,创立了一家“中国成长性企业百强之首”的企业,早在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辞这样评价牛根生:“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从2003年到2006年,牛根生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2006年排名第三位)。如今,蒙牛乳业已经成为中国乳业当然的业界龙头,中国人喝的每四袋牛奶中,就有一袋是蒙牛产的。

短短数年间,蒙牛从当初列中国乳业第1116位,他们自嘲为“尾巴尖上一根毛”,到成功上市香港,与伊利合称乳业双雄。而对于它的掌控者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铁腕雄才呢?

牛根生不仅创立了一家让世人感到震惊的传统制造企业巨无霸,年营业收入过百亿,更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和引起轰动的草原巨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因素和优势给了牛根生以大力神赫格利斯的神力,是历史难逢的机遇?运气的青睐?无数因素的巧合?敢于冒险的探索精神?

体知“生命的轮回”

在蒙牛驻北京办事处——一个绝不会超过三星级的宾馆,我们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这位商界领袖,现实告诉我这是一位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商界巨头。虽然这算是一个套间,客厅茶几上摆放着几种瓜子、花生等小食品——这里已经成为招待客人的公共区域,但简单朴素得让你觉得他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客人。环顾四周就更是普通甚至用陈旧一词可以形容了:房间里,床和床头柜都有些过于陈旧,显得白色的被单有些刺眼。四周的墙壁有些斑驳,脚底下的地毯也泛着很难洗干净的颜色。采访动身前我还设想,这位身价几十亿的企业领袖,会客交谈的住处一定是金碧辉煌,至少也是在北京众多五星级的一个豪华酒店才是,否则似乎不足以与他的身份匹配吧。尽管此前我也从媒体上知悉,蒙牛的董事长牛根生被评为“中国商界十大抠门富豪”,而且名列第三,与李嘉诚、王永庆等人都因为节俭而闻名。到过蒙牛的人都会记得蒙牛食堂门口的这样一句口号:“如果你打算剩饭,请不要在这里就餐。”牛根生节俭的个人生活习惯已经变为整个蒙牛工作中的惯性,企业也因此赢得了利润的最大支点,实现了“飞船法则”,成就了中国成长性企业百强之首。诚如《节俭精神》一书所言:“节俭不仅仅是美德,更是一种成功的资本,一种核心竞争力。在微利时代,只有节俭的企业有生存发展的机会。”

一叶落而知秋,一个真实生活中的细节往往最能够看取一个人的品性和追求,对于企业家我们是可以从他个人的精神质素里,从他的人生哲学和生命境界里寻找到企业壮大发展的深层理由与解释。这个细节的展示更是吸引着我们渴望进入牛根生的心灵世界,追根溯源,寻求众多非凡之举的生命动因。

在中华文化走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化名人、学界泰斗,这些科技巨擘、文人先哲、山林隐士、民间巧匠、学术大师,共同妆点了中国文化灿烂的星空,他们的故事也在文化典籍、艺术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他们的生命历程也开启着一代一代的后来者,在自己的生命历练中垦拓着人生的疆土。我们无法去开掘考证那些久远的历史陈迹,就像飘逝的记忆难以捕捉,但那些依然鲜活的生命智慧,如流淌不尽的源头活水浸滋着人们的心灵,却是提醒着后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些文化巨擘的人生和思想世界中开掘着无尽生命的宝藏。但另一个方面,读万卷书还必须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经过接受者体验体味的知识是没有威力和效用的,而相反的来自个体生命的实践总结和体悟的真知,往往成为一种最高的人生智慧。

著名学者季羡林也说:“一个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只要努力干下去,而方法又对头,干得火候够了,成功就会到你身边来。”所有这些先哲时贤的包含人生体验思考的议论,都是在自己的生命体认中做出的珍贵总结提炼,后来者读得懂就可能受益一生,还有什么比得上这些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中得出的教训更有教益呢。

这些话似乎是扯远了,似旁逸斜出的侧枝偏离了主题,但牛根生今日的成就却就是这样由远而近,源自于人生经历中的挫折和生命的积淀。穷苦出身复杂的家庭,苦难磨难艰难缠结环绕的社会,在少小的人生路途上给了他别人无法体知的生命感悟。少年牛根生是这样炼成的:

我来到世上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变迁。

1958年,我出生在呼和浩特郊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当点小官,任生产队的小队长。那时候用现金代公粮,父亲作为小队长得带头交,可是又没钱。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就把办法落在卖孩子上。我是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出生还不到一个月。父亲狠狠心,就把我卖了,价钱是50元人民币。那时候的50元不得了,一元钱相当于一块现大洋。城市每人每月有5块钱生活费就够了,农村则只需3元。

买我的养父姓牛,职业是养牛,从此,我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家庭:养父解放前被抓过壮丁,当过警察,在国民党逃离大陆前,阴差阳错,文档上给了他一个虚拟的头衔——警长;养母当过国民党高官的姨太太,在旧社会里就飞机上飞机下。这样两个特殊的人,处在那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自然没有好果子吃。

解放战争期间,身为官太太的养母曾把自己的财产广为散发,一部分直接送人,一部分作了寄存,东寄存一点,西寄存一点。20世纪60年代,生活困难,养母领着我试图找回那些寄存的东西。人家不仅不认,还把我们母子俩轰了出来。过去的朋友,最终都反目成仇。没钱反而不会有这么多的仇人。你的我的,有钱没钱,河东河西,人情冷暖,在幼年时便给了我太深的体验,这是“体而知之”,不是“学而知之”。

文革期间,养父养母被拉去批斗,并被责令扫马路。母亲病重,扫不了马路,就由我替她扫。我那时也就八九岁的样子。怕同学们看见后取笑,我每天凌晨四点钟就起来替母亲扫大街。

我十四岁的时候,养母去世了;不满二十岁,养父也离开了我。

孤独的我,挨过饿,受过冻,遭过打。那时候,我也申请过救济。没有党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照,我就没有今天。我对党的认识全是体会的,不是背会的。

养父死后,子承父业,我“顶班”进了养牛场。养父前前后后养牛、送奶38年,我到今年也与牛整整打了29年交道,父子两代人合起来,做“牛的事业”已有67年。

日月翻转,物去人非,抚今追昔,涕泪横生。惟养母嘱咐我的两句话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后来在他的人生轨迹中,不论是养牛当工人,还是在伊利集团从刷奶工到分管经营的副总裁;不论是穷困到结婚时都没有买上新衣服,还是无缘无故被免去了副总裁职务,人生富有戏剧性的变迁中,他更是体悟到了人生的三昧真经。翻云覆雨,白云苍狗,别说自己的一己悲欢,就是大到宇宙苍穹,社会文明,历史伟人,市井细民,无不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明月年年只相似”,不变人性的内容才是永恒的,没有谁能够逃脱掉历史的定数,一切都是阶段性的产物,这个人生的认识就一直深深地沉淀在他的心灵中了。念及这些人生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生命中的委屈和不公顷刻间烟消云散,也没有什么可以怨天尤人的。生命总是有限度的,人的生命也是客观环境中一个无法摆脱物质限制的自然现象。生命如此,人生亦然,生生不息,恰如古人所言“人世事,譬之闲云在天,浮鸥在海,起灭何常?”这种问题的考量思索,虽有空疏之嫌,但却也包含着一种对于人生的形而上思考与至上追求,关乎人生的根本有了一种明晰的认识和判断,一生的努力实际上就具有了明确的方向,不论是从事什么样的事业,该不会迷失了方向,找不着北。

与许多同龄人相比,牛根生受的是全面教育,既有来自理论的,也有来自生活的,而且正反两方面都有。他性格中的种种特质,诸如刚强、独立、宽容、奉献、洞察入微、逆向思维、打破常规、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等,无不与这种成长环境和人生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了古人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成句。也正是命运的起起落落曲曲折折,让牛根生深深体味了福与祸、舍与得、盛与衰、予与取、有与无扑朔迷离的演化。

草原文化基因

成就企业家阔大胸襟

企业家的精神不仅成为他本人成就事业的基石,而且企业家的人格精神和思想境界,往往凝聚为企业家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而作为企业文化精神重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更是能够体现出企业独特的个性和生命光彩,企业家的个性和企业的风格往往也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张独立的招牌,彰显出企业的竞争力和文化力,成为企业市场制胜的法宝,赢得市场的“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某种程度上说,一个领袖企业家的高尚价值和宏远思想本身就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影响企业战略和愿景的企业领袖的胸襟和眼光就是企业软实力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的元素。

非凡的生命往往总具有非凡的生命品格,胸襟气度常常就是成就生命的决定基因。诗酒华年,总相信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是一个天上有梦就去追的年龄。因为襟怀博大,包容万物,即使偏居一隅,也能够神驰河汉;因为识大量大??远大,抱雄守雌,不会怨天尤人,乐天知命而不强求。古今贤达圣哲,举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类璀璨群星,无不注重自己襟怀气度的锤炼塑造。

其实,一见到牛根生董事长,我们看到的是一张朴质大气的脸,厚重中透露出力量和坚毅,我马上就印证了在蒙牛乳业牛根生就是整个企业发展的价值协调员,就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和精神领袖,因为可以从蒙牛乳业奇迹般的成长中得到证明。作为一个领袖企业家,内蒙古草原文化的无声浸润对牛根生精神文化的形成,还是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不可能不会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有一种无声的塑造作用。谈到草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时,牛根生说,内蒙古人少地大,幅原辽阔,草原胸怀,影响巨大。尤其是刚参加工作时间,就受到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衫这个温暖全世界的品牌的影响,生产于我们这个地方的产品就卖到本地是出不去的,也是拿不了名次创不了牌子的。为什么内蒙古能够创造出大品牌?全世界的大品牌很多都是出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小地方出大品牌并不奇怪,因为小地方的产品要想生存下去,就得想大市场,想天下事。没有一种冲破狭隘地域限制,放眼外面世界大市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是创造不出国家级品牌世界级品牌的。蒙牛一诞生,面对“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窘境,蒙牛跳出“先建工厂,后建市场”的窠臼,创造性地提出“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战略。而且,在毫无市场影响力的情况下毅然扛起“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大旗,既登场就给人出手不凡的大气魄。同时,思索全国的乳业发展,他早就觉得内蒙古乳业应该有一个在全国扮演老大身份的理想,要根据内蒙古自己的特点和文化积累去做全国品牌。他认为经过上百年的积累,内蒙古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百年品牌,那就是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及其承载体,这是最大的无形资产。只有找准我们的“强项”,做我们的“强项”,才有可能走向全国;如果不幸拣起“弱项”大做文章,那就可能费力不讨好。选择乳业做文章就是一个最好的切入口。牛根生深悟古人所说的“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一真谛,并将其淋漓尽致地应用到自己的经营管理中。牛根生的选择是正确的,以后蒙牛成长的火箭速度已经证明了他的眼光和判断。

此外,草原文化的影响也包含着草原民族的雄杰伟人的启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个人物对他也是有着某种影响的,那种英雄文化理想,甚至包括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领导力,攻城略地号令天下,而且并不积累刻着自己名号的财富,收获的东西都干脆分送给别人,甚至连自己百年身后事也不是过于挂心,自己死后安葬之所也不清楚,成为今人寻找的历史之迷。草原的伟人和草原世界只会让珍爱生命体察深入的人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穿透现实的迷雾放眼世界未来,放眼不尽悠悠的历史,警醒自己做一些对得起历史的事业,消弭“小我”,融入世界“大我”之中。

蒙牛壮大之后,牛根生借力国际资本成功将公司海外上市,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如当时媒体评论:“此前,三家同行的上市,似乎波澜不惊。而蒙牛作为内地增长最快的乳制品企业,其上市则颇为业内外关注。按照蒙牛团队提出的‘内蒙古牛-中国牛-世界牛’的‘三步走’品牌战略,这标志着蒙牛已经踏上了‘世界牛’的寻梦之路。”

但牛根生在此刻作出了惊世之举: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接近10%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我们听听他自己的解释:

经济全球化,与我们同台竞争的是装备到牙齿的国际军团,我们规模不如别人,底子不如别人,历史不如别人,凭什么赶?靠什么超?

中华民族要想后来居上,只有凭创新,靠突破。

既要拼硬件,更要发动“软件革命”:在管理上创新,在文化上创新,在制度上创新……通过创新赢得国际竞争力。

为了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寻求突破口,2005年1月我捐出了自己和家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这些股份目前的市值已经突破30亿元。“老牛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与奶业有关的社会公益事业,具体讲,就是“三个面向”:面向三农事业,面向教育事业,面向医疗事业。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制度设计对于企业永续发展的重要性。小平同志说,制度好坏人可以办好事,制度不好好人也可以办坏事。制度设计是由“人治”通往“法治”、“系统治”的必由之路,国家如此,企业也是如此。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就得益于一种伟大的制度设计,把“为他人干”变成了“为自己干”,让每个人在“为自己干”的过程中实现着“为他人干”、“为团队干”的伟大目标。

我希望在我天年之后,“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成为一种可以传承的制度,激励大家为蒙牛事业进行坚持不懈的奋斗。

牛根生是一个有着大胸襟大格局的企业家,他深邃如巨的眼光看到的是一百年之后的事情,百年蒙牛的品牌建设,这也正是只看脚底下的人所不能够理解他的最重要原因,因为节拍和不上,思想跟不上。他一捐,捐出了打造百年蒙牛世界蒙牛的品牌之路,作为最重要创立者他没有把这个企业作为一己之私,而是渴望建设一个服务社会、回归社会的基业长青公司。

去年春节,牛根生在自己家的大门上贴了一副新的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横批是“家系国运”。聊及这件事情,牛根生说,这副楹联是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写。他的这个理念很让我产生共鸣,就把它写到了自家的大门上。但是,我们知道,胡雪岩虽然在商界叱咤风云,但当国势颓微的时候,他也只能无奈地走向破产。可见,一个人“传家”再“有道”、“处世”再“率真”,背后要是没有强大的国家,他就难以施展才华,甚至还会一败涂地。这说明,“家运”、“企运”、“国运”是紧紧联在一起的——有了这样的感想,我就给这副对联编了个横批:“家系国运”。“家系国运”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家运系于国运”,即没有“国运”就没有“企运”、“家运”;另一方面,“家有责任心系国运”,即“家运”好了、“企运”好了就应心系“国运”……

财富得失的思想哲学

牛根生一点也不恋财,尽管过过不少苦日子,尽管今日依然对家人花钱锱铢必较,但只要别人需要帮助,他却可以大把大把地把钞票送人,他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刚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转眼间就完成了“从有到无”的回归。老牛的座右铭就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他常讲“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因此经营思想或经营人心成为他一种自觉的追求,散智散财似乎成为他的使命一样。追根溯源这一切还得到他的人生体验和个人的思想世界中去寻找。

老牛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潮流和趋势中,物质的东西金钱的追求,似乎成为了一个人的生活的中心,社会人总是在拼命挣钱的列车上没有停止的迹象。其实,有与没有,有包含在没有中,所得就是所失,失就是得。当初自己捐出股份,能想通的人少,能看清的人少。可自己感觉人来世上把所有东西都弄明白的人少,能把那些真谛的东西弄明白了,就算没白来。

因此我们先人早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经典的人生智慧和社会教训,比如:富贵不过三代(财富和社会的关系)、君子之泽三代而斩的理念。过了三代,每三代财富都得平均分配一次;如果过了三代,那世界上穷人还是穷人,有钱的人还是有钱的人,有权的人还是有权的人,那有可能就是另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乱了,正是因为这个社会是轮回的、循环的,从自然世界到社会公平等方面它是逐渐上升的,这个社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既然这样,那么任何事物都是阶段性的产物,有和没有,多和少,任何有都是包含在无的中间,把这个基本规律先弄明白,个人的问题就解决了。

作为一个人,就算活一百年,有效时间也就是二三十年,奉献社会的时间就是这二三十年,积累知识财富也是在奉献中积累的。我原来是穷人,生命之初我就没有什么,一时拥有也是暂时的。因此,关键要处理好予和取的关系,要想取之必先予之,所以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这种文化和观念从小接受很多,很自然平常。

拥有财富不是重要的,关键是正确使用,即拥有与支配这对矛盾,学会支配是重要的。在这个认识下,老牛觉得强调单纯拥有的观念是落后的,正确支配财富才是先进的,最关键的。既然一切拥有的都是阶段性的、流动的,那么就只能得出一个结果:暂时拥有的财富不是你的,你没有,你永远没有。既然不是你的那就不要当作是你的,如果你认为是你的,那你就痛苦极了。不认为是自己的,你就超脱了,非常超脱了,所以世界也不是你的,地位也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权力也不是你的。因为当人的生命到了最后,当人们都认清这点的那一天,但到那个时候往往所剩时间无多了,留下生命的太多遗憾,让虚幻的外物模糊了双眼。所以,我就想财富不再拥有重在支配,我也得出一个结论:拥有是错误的,支配是正确的,拥有是落后的,支配是先进的。所以越是这样看,道路越宽阔,越这样做,发现做得越省劲。从我个人种种人生阅历中,从文革时期家里受到那么多的苦难中,逐渐体悟相通这些看似玄虚其实切己的道理。这是实践出真知,不是纸上得来的,格外深刻。

或许说这是人性的根本,诚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理解问题爱反着来思考,既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那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我喜欢的我能够支配的东西,我让别人去用,转给别人喜欢,我只是作为一个转运站,在我能支配的时间里给别人用。具体使用财富过程中,往往用得越好整合的资源就越多。靠口袋里的财富是不行的,得靠脑袋里的财富,既然财富在脑袋里,你脑袋里有就行了,非放在口袋里有什么用,把这个就想明白了,你越用得好组合的资源就越多。当一块钱放在自己兜里一个人支配作用就小,这一块钱放在五个人的兜里支配的作用肯定更大,已经五个人了嘛,所以把更多人的才智,1加1大于2,5个人自然大于5,而没用好就是1加??中国人对财富渴望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财富积累和拥有过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是不太一样,所以我们的机会就更多。整合资源的能力,不在拥有重在支配的这个能力,最后取决于你的认识层次和执行能力,你拥有很难,但支配不难,支配多少,你支配的能力水平越高,被你支配的数量越大,因为最终你不想,如果你想成为你的,那你支配的资源就是很有限的,如果你永远都不想把它变成自己的,那支配的量就大了。为什么共产主义是最高目标,最后都是社会的,公共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们蒙牛乳业公司,蒙牛51%给自己干,49%给集体干,给自己干的背后蕴藏着实现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原来做是有两个担心:一是这个人能力怎么样,二是态度怎么样,他真干了还是假干了,现在就变成一个担心了,就担心他的能力,不用担心他的态度了。少了一个担忧,让社会更真实、更客观,就进步了。有人类以来一直在追求真理,求真知,大家都在追求真的东西,但恰恰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真实的东西是怎么产生的,想来想去财富啊地位啊等等这些东西太不重要了,但是你要学会使用,对他人有用的东西,那就是重要的,才能够借此实现我们造福社会和他人的价值。

大德大慈躬行孝义

牛根生不仅是一位有大胸襟、大格局的商界领袖,有他的管理哲学和思想,有他人生的境界追求和生活哲学,生活中的坚实和厚重也一样印证着他在做企业时也是在做人,否则“愿每一个中国人健康”的理想就找不到依据。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德是什么?德就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德就是他的日常生活。蒙牛今天的路之所以越走越宽,就是因为一个德字。对待亲人和朋友,牛根生都是一个有情有有义的厚道人。我们还是来看看与牛根生结婚26年的夫人申淑香眼中的这位企业领袖的形象侧面吧:

天下少有的大孝子

“百德孝为先,牛根生是天下少有的大孝子。”这是他们整个家族几十口人对牛根生的共同评价。牛根生的身世比较特殊,拥有四个母亲三个爹。但是,面对七位父母长辈,他都同样的孝顺。

当养父母去世之后,生身父母曾前来认亲,当时我们还没成家,牛根生单身的日子也不好过,就没敢认这门亲。1985年,我们结婚的第5个年头,他听说生身父母生活困难,家里连喝粥的米都是从邻居家借的,还有一个妹妹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起学,他就主动去托克托县拜认了生身父母,三年以后他生父去世,第四年他生母去世。在认亲之后的这四年里,牛根生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托克托县看望父母,从吃的喝的到用的,对他们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生身父母去世时,牛根生根据托克托县的风俗为二老披麻带孝,并且承担了所有的丧事费用,还把妹妹接到我们家里来,一住就是五年。我当时有点不理解:“他们从小就把你给了别人,又没养育过你,你对他们为什么这么好?”牛根生说:“虽然他们没有养育我,但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就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报答一辈子。”

当时我家的生活也非常困难,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80元,一家四口人住在12平方米的平房里,全家只有一张床。可当小姑子出嫁的时候,我们承担了她的全部嫁妆。那个时候我们家还没有洗衣机,我也没有戒指,可给小姑子的嫁妆什么都有,既有洗衣机,又有戒指。

养母去世之后,养父又娶了一位继母,继母带过来一个儿子,一开始继母对他的儿子好,对我们不太好,我心理很不舒服。牛根生对我说:“我们四个母亲三个爹,对哪一个都要孝顺,哪怕继母跟养父过一天,她也是咱的老人,我们必须要尊敬她,不能与她计较,允许她不对,不允许我们对她不敬。”

记得1987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包了一顿饺子,按常规吃饺子总要想着给继母送一碗过去,恰巧那天家里来了两位客人,饺子不够吃,我就给牛根生留出来了一碗,没给继母送。晚上牛根生回来,一边吃饺子一边问我,是否给老人送了,我跟牛根生解释,因家里来客人没给继母送。第二天,牛根生就去附近的餐馆买了一碗饺子给继母送过去。

牛根生对我说:“老人就像小孩,包饺子不给她吃,她会有意见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从那次以后,再包饺子即使我自己不吃,也不能不给继母送过去。

继母病重的日子里,我和牛根生经常去照顾她,比她的亲生儿子媳妇还周到。继母十分感动地说:“我这辈子算是遇上好人了,你们真是比我亲生的儿子媳妇还孝顺。”

1999年,蒙牛刚开始创业,我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有一年多的时间不能自理。牛根生工作忙,他经常提醒我去照顾父亲。有时我抱怨其他姐弟照顾的少,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牛根生就安慰我:“自己尽自己的孝心,不要计较别人,你忙不过来,咱们花钱雇人帮你,千万不要与兄弟姐妹攀比。”还有一年,我母亲的胆结石突然发作,疼痛难忍,牛根生非常着急,在医院里背着我母亲爬四楼。多少年以来,牛根生一直把我母亲当亲妈对待,非常敬重。有时候我与母亲说话声音高一点,牛根生就批评我:“孝顺、孝顺,孝容易,顺不容易。孝顺必须要顺着老人的心思去做事。”

去年四月,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母亲流露出想回山东老家看看的想法,牛根生对我说:“老人思念家乡,这是大事,你准备点钱和礼物,让弟弟和弟媳陪同老人回一趟老家,帮母亲了结这个还乡的心愿。”我按牛根生的意思办了,把母亲送回山东老家住了一个月,母亲对此特别感动,她逢人就说:“我无意中只是说说,牛根生却当成大事做,他的这份孝心,我敢打赌是天下第一。”

在牛根生眼里,老人的事都是大事。自从几位老人相继去世之后,每年清明节为老人扫墓,工作再忙他从来没间断过。他父母的墓地在距呼和浩特市十五华里的石头新营子村,以前他骑自行车去,这些年坐车去。每次去都让我帮他准备好贡品:烟、酒、烧麦等,凡是父母生前喜欢吃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2003年的清明节,他带着从英国学习回来的儿子到养父母的墓地扫墓,在十几座祖坟前,父子俩一一跪拜。儿子回家后十分感动地对我说:“我原来以为老爸是一个粗狂豪迈的人,没想到老爸原来是一个非常细心、非常重感情的人。老爸总是教我怎么做人,从七八岁起就带着我扫墓,扫墓的时候,老爸怎么教我,我就怎么说:我是你们的孙子,你们虽然没见过我,但是我是你们的根,我一定要为你们争气。”

继母与养父结婚后,共同生活了六年,养父就去世了,我们又承担起了继母的生活责任,与她又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继母去世的时候,牛根生同样为继母送终尽孝。继母走了以后,牛根生又承担起继母儿子一家人生活中的大事,无论是买房,还是子女上学,牛根生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他,使他们备受感动。

面对七位父母长辈,牛根生可以说是人人尽孝尽责,然而他从内心最崇敬的是养母。他经常对我说:“吃亏是福,财散人聚。”这些价值观的形成都是源自养母。牛根生曾多次说他这一辈子受养母的影响最大,有好吃的要学会分享,有责任要勇于承担。他经常回忆养母的故事:吃饭的时候,窝头一人一份,青菜或牛肉也是一人一份,平等分配,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干活的时候,责任也是一人一份,谁的活谁负责到底。养母的这些理家之道在牛根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养母生活非常勤俭,对牛根生的教育特别严格,10岁就让他承担家务,学会揉面做饭,甚至学会了缝毛衣、做针线。每次谈起养母,牛根生都充满崇敬和怀念,养母教育他:聪明的父母教孩子吃亏,愚蠢的父母教孩子占便宜。

重感情讲义气

除了自己的七位老人之外,还有一位让他时时挂在心上的退休老人:孙有亮。

牛根生对我说:“老人就像小孩,包饺子不给她吃,她会有意见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从那次以后,再包饺子即使我自己不吃,也不能不给继母送过去。

 继母病重的日子里,我和牛根生经常去照顾她,比她的亲生儿子媳妇还周到。继母十分感动地说:“我这辈子算是遇上好人了,你们真是比我亲生的儿子媳妇还孝顺。”

1999年,蒙牛刚开始创业,我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有一年多的时间不能自理。牛根生工作忙,他经常提醒我去照顾父亲。有时我抱怨其他姐弟照顾的少,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牛根生就安慰我:“自己尽自己的孝心,不要计较别人,你忙不过来,咱们花钱雇人帮你,千万不要与兄弟姐妹攀比。”还有一年,我母亲的胆结石突然发作,疼痛难忍,牛根生非常着急,在医院里背着我母亲爬四楼。多少年以来,牛根生一直把我母亲当亲妈对待,非常敬重。有时候我与母亲说话声音高一点,牛根生就批评我:“孝顺、孝顺,孝容易,顺不容易。孝顺必须要顺着老人的心思去做事。”

去年四月,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母亲流露出想回山东老家看看的想法,牛根生对我说:“老人思念家乡,这是大事,你准备点钱和礼物,让弟弟和弟媳陪同老人回一趟老家,帮母亲了结这个还乡的心愿。”我按牛根生的意思办了,把母亲送回山东老家住了一个月,母亲对此特别感动,她逢人就说:“我无意中只是说说,牛根生却当成大事做,他的这份孝心,我敢打赌是天下第一。”

在牛根生眼里,老人的事都是大事。自从几位老人相继去世之后,每年清明节为老人扫墓,工作再忙他从来没间断过。他父母的墓地在距呼和浩特市十五华里的石头新营子村,以前他骑自行车去,这些年坐车去。每次去都让我帮他准备好贡品:烟、酒、烧麦等,凡是父母生前喜欢吃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2003年的清明节,他带着从英国学习回来的儿子到养父母的墓地扫墓,在十几座祖坟前,父子俩一一跪拜。儿子回家后十分感动地对我说:“我原来以为老爸是一个粗狂豪迈的人,没想到老爸原来是一个非常细心、非常重感情的人。老爸总是教我怎么做人,从七八岁起就带着我扫墓,扫墓的时候,老爸怎么教我,我就怎么说:我是你们的孙子,你们虽然没见过我,但是我是你们的根,我一定要为你们争气。”

继母与养父结婚后,共同生活了六年,养父就去世了,我们又承担起了继母的生活责任,与她又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继母去世的时候,牛根生同样为继母送终尽孝。继母走了以后,牛根生又承担起继母儿子一家人生活中的大事,无论是买房,还是子女上学,牛根生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他,使他们备受感动。

面对七位父母长辈,牛根生可以说是人人尽孝尽责,然而他从内心最崇敬的是养母。他经常对我说:“吃亏是福,财散人聚。”这些价值观的形成都是源自养母。牛根生曾多次说他这一辈子受养母的影响最大,有好吃的要学会分享,有责任要勇于承担。他经常回忆养母的故事:吃饭的时候,窝头一人一份,青菜或牛肉也是一人一份,平等分配,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干活的时候,责任也是一人一份,谁的活谁负责到底。养母的这些理家之道在牛根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养母生活非常勤俭,对牛根生的教育特别严格,10岁就让他承担家务,学会揉面做饭,甚至学会了缝毛衣、做针线。每次谈起养母,牛根生都充满崇敬和怀念,养母教育他:聪明的父母教孩子吃亏,愚蠢的父母教孩子占便宜。

全国服务热线:010-51179040 E-mail:jiansuji001@163.com
Copyright © 2008-2018 By 减速机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