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水泥、玻璃、陶瓷都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之路,现在进入产能过剩的阶段,下一个五年我们要走向何处,如何创新?”中材集团副总经理于国波在全国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坦言他的困惑。 中材集团是我国惟一在非金属材料业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的企业集团,其科研方向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方向。于国波说:“我们也正在编制企业的“十二五”规划,有很多困惑,很难站在行业立场上,看清未来,建材工业已经到了转型的时刻。” 去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38号文剑指建材行业中最大的两个子行业———水泥、平板玻璃,这让建材行业部分产能过剩的事实摆上了台面。而今年下发的7号文,再一次将淘汰落后产能的细化标准制定出来,这使很多建材企业站在了十字路口,发展与淘汰如何协调。 不仅政策面的一步步趋紧,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也在印证着部分产能过剩的事实,金融危机的洗礼使建材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分外严格,这一切将建材行业推到了一个历史的节点上。 由中国建材规划院编写的《“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总体思路》、中国建材联合会编写的《建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纲》(征求意见稿)在近日举行的全国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公布。两份报告均指明了未来建材工业创新的大体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将是建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传统建材的研发重点体现在节能减排、低碳化建材生产制造技术的探索。 除创新方向的问题外,企业困惑的背后,还有两层原因: 一是传统建材的困惑。水泥、玻璃、陶瓷都属于传统建材的范畴,发展到今日已经鲜有重大科技成果问世,转为产能规模、管理运营能力、销售模式的比拼。专家认为,未来五年,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烧结墙体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在有限空间中如何进一步在技术层面推陈出新,成为企业思考的问题。 二是对于如何创新的困惑。如何创新的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研发方向的选择,毕竟企业要考虑投入产出。这也是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近年来比较鲜见的原因。一些事关行业发展的共性、前瞻性、基础性关键问题还缺少有效解决机制。 事实上,国外通常以创新联盟解决行业的基础性研发问题,这的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2009年六部门曾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时值今日,建材领域同质化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需要通过行业的技术升级,使落后产能自然淘汰,给传统建材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建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但由于技术创新联盟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在互相独立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契约或联合实体等形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合作形式,谁来牵头,而共同研发后利益如何分配是制约联盟发展的关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