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行业最权威的减速机网站 首页免费注册会员登录会员中心高级搜索| 会员权限减速机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减速机首页>>新闻资讯>>企业管理>>“泰星”减速机成功经验之——张国林 企业之魂

“泰星”减速机成功经验之——张国林 企业之魂


信息来源:减速机信息网   责任编辑:wang   
  
    当你走进“中国减速机城”,走进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荣誉室,看到一面面锦旗、一尊尊奖杯和一个个奖牌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全国劳动模范、仝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林。
他有着毓锐的洞察力和决策的前瞻性,有着创新争先的拼搏精神,他是令人自豪的时代骄子。
蓄势待发
    张国林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厂长、党委书记、董事长(见图2—1)。20多年的企业经营历程,使他饱尝了创业的酸甜苦辣,练就了他倔强和敢为人先的性格只要是他认准了的事情,即使困难再大,他也要义无返顾的干到底。
    初战告捷
    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张国林怀揣着高中毕业证走出校门时,他就立志:“要报效父老乡亲,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于是,走进县粮机厂的张国林憋着一股子劲,埋头苦学了三年,掌握了机械加工的各种技艺和绝活。三年后他毅然放弃了县粮机厂正式职工的铁饭碗,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穷乡僻壤的姚王乡。
    张国林曾先后干过车、钳、铣、刨、磨、滚、镗,使他成为有技术、懂业务的全面手;他从普通员工成长为企业厂长的工作经历,从而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锤炼了他的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1984年,他看到苏南的一些乡镇企业在飞速发展时,不甘寂寞的他,毅然带领45名农民兄弟,在无资金、无没备、无市场、无产销的情况下,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正是全国乡镇企业纷纷上马之时,一些乡镇企业老板急功近利,多靠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抓眼前利益维持生存。具有远见卓识的张国林认识到:广阔的市场需求和高科技的产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他把精力放到了找科研单位、选择高新技术产品上,经过周密的论证他最终选中了在基础工业中应用广泛、需求量大的减速机作为企业的主导产品。由于选准了产品,企业当年就创产值12l万元,创利税高达16.5万元。科技创新让他们摆脱了小作坊式的生产,走上了规范化的企业发展之路。
    张国林上任初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压力,有明碉也有暗堡。但张国林并没有狂轰乱炸,而是面对风险,冷静地思考,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稳妥的办法。一是优化组合、合理安排。张国林任人为贤、唯才是举,对各级干部严格考核,优秀者该升的升、该提的提,大胆启用。经考察对不胜任者,该免的免、该换的换、该调的调,一视同仁。这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增强了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凝聚了人心,从而形成了能担风险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调整布局、分线生产。为保证: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和进一步贯彻实施工厂“加快技改拓市场、强化管理促效益”的方针,张国林将三个大的金工车间分为新、老产品两条生产线,以圆柱齿轮、蜗轮蜗杆减速机为基础,摆线针轮减速机为主导产品;产品创优为目标。这样就使得全厂的生产形势越来越好。二是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张国林清醒地认识到:市场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如果企业产品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就会逐渐丧失竞争力。因此,张国林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走出去,到全国各地了解市场行情,这样不仅了解市场需求,开阔了眼界,也为企业选准了产品的发展方向。    1984年,企业开发了BW22摆线针轮减速机产品,1986年开发了Bw33、Bw39摆线针轮减速机,1987年又走内部挖潜的路子,在企业内部推行了从非生产升支上压~点、呆滞资金上清一点、企业积累中挖一点、专用基金上挤一点、全厂职工集一点这五个一点的办法,通过这个办法实施,企业自筹资金达59.8万元,加上银行贷款59万元;开发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Bw45、Bw55摆线针轮减速机,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创新,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市场上赢得了用户,拓展了市场空间,使公司挤身于全国同行的先进行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张国林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准确的决策是保证产品开发和创新成功的前提,而灵敏的信息又是保证决策准确的前提。因此,张国林非常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调研:一是多层次掌握信息。张国林要求经营科、技术科、质管科、生产科。财务科共同对产品的信息进行预报。经营科的重点是对全国用户的往来信件进行整理,不断地走访用户,从中发现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掌握广大用户的迫切需要;质管、技术、生产三科要相互咨洵,找出现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财务科则将各类产品的产量、产值、利润等进行对比分析来了解产品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到了多层次地掌握信息。二是多方位提供信息。除了通过厂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无锡等地的销售办事处及时反馈用户的意见和信息外,张国林还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走出去,先后到上海、天津、山西、湖北等地的重点用户中去。倾听他们对产品的意见,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开阔眼界,获得了多方面的信息。三是多渠道了解信息。当年,张国林通过有关方面了解得知机械部重矿局将对14项减速器系列标准进行淘汰和更新,并委托有关的研究所研制发放《新型减速器许可证的规定》的信息后,就立即组织力量,赶在规定未下达公布前追踪到省设计院、上海宝钢、71l研究所、天津石化通用机械研究所等单位获取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由于有了这些多方的信息,再加上张国林的敏锐洞察力和远见卓识,才使得他做出了开发摆线针轮减速机如此英明、正确的决策,从而使企业初战告捷,也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实践证明:张国林善于抓住改革大潮赐予的良好机遇,敢于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接受挑战、锻炼自己,并使自己不断成熟、走向成功。
    步步为赢
    张国林和许多优秀企业家一样,有股子闯劲,有股子永不言输的拼劲。正是凭借着这股子闯劲和拼劲,他带领泰兴减速机厂创造了产值年年增长的奇迹,使企业产品的订单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这一切使泰兴减速机厂的全体员工陶醉了,姚王这片土地沸腾了。   
    面对成绩,此时的张国林为企业定下了更为远大的目标。他知道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尤其是看到一些国有企业开始倒闭的现状,认识到自己绝不能只是昙花一现,要为企业持续发展寻找出路。这位从泥腿子成长起来的年轻厂长,认准了又一个前进的方向,那就是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武装企业,走一条适应企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之路。 
    张国林认为,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村土壤,如何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尽快把这些“泥腿子”出身的典型农民改造成能经受市场风浪的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新型员工,这是办好乡镇企业的首要条件。尽快使企业内部运行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他高屋建瓴、勤于实践、长于思考、不断总结,坚持开拓市场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实施外攻内治;坚持见物与见人相结合,实行标本兼治;坚持改革与管理相结合,推行综合整治,不断探索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全员素质的管理新路,不断改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向管理的深度进军,创建了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泰星”管理制度。张国林深知:激发员工“自控”和“攀高”意识,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为此,他致力于“拼搏务实、创新争先”的泰星精神的培育,并以此为向导,不断地塑造企业形象和员工整体形象。他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贪私利、敢抓敢管,模范执行纪律、制度,功必赏、过必罚,原则问题六亲不认。他就是这样以一身的正气和诚、信、勤、实的人格力量在干部、职工中形成了特有的“磁力”,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走上了规模化、制度化的轨道,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张国林深知,企业起步靠“买鸡下蛋”和“借脑生财”,而企业的腾飞更要靠“以人为本”、“养鸡下蛋”。为此,他在注重人才的引进的同时,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早在1993年,为了寻找新的“养鸡下蛋”人才工程的途径,他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德国“双元制”模式,办起了“江苏泰星职业技术学校”,从而铺设了两条轨道,一条轨道铺在新建的职工技术学校,另一条轨道铺在各车间里。变招工为招生,先进校后进厂,这样就把国家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同时,他还结合企业实际,在办学形式、招生办法、教育培训、毕业考核及就业待遇等制度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和一整套相关的配套政策。多年的实践使张国林悟出一个道理:企业不仅是生产产品,创造利润的经济实体;更应该是培育人、造就人的大学校。因为,高新技术设备只有靠高素质人才去掌握,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所以,职工教育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如果稍有懈怠,新知识就不能及时吸收,新技术就不能及时应用,新产品就不能及早开发出来,新的发展良机就会白白失去。为此,张国林提出,泰兴减速机厂不但要成为现代化企业,更要成为培养与造就人才的大熔炉,应该让“泰星”的每一个员工都得到培养,让企业成为中国减速机行业的“黄埔军校”。张国林说,时不我待,企业必须争分夺秒抓紧抓好职工教育。在开展职工教育的过程中,张国林把每个员工都当成人才去培养,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把员工教育落到实处。
此时的张国林,已经完全甩开了膀子,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了很多令人惊叹的成就:1985年他就在企业内部推行了“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聘用机制;同年,他又率先在企业内部推行了现场管理,由于企业现场管理搞得好,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单位来企业学习,取经。1986年他又率先推行了目标成本管理,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90年代初,张国林又独创了“三制”管理模式,并把这一管理模式全面推向社会,在1999年的世界管理大会上,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和同仁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张国林又在公司里推行了新的干部竞争机制,实行“位子”和“票子”分离,大大强化了干部责任,并陆续向社会推广。企业靠着张国林的管理工程和以“聘、引、培”相结合的人才工程,插上了世纪腾飞的翅膀,形成了“拼搏务实、创新争先”的“泰星”精神。   
  20年来,“泰星”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走出了一条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的滚动式发展之路。在张国林的经营意识中,从不认为高投入便意味着高收益,他的独到理念是科技创新、适度投入、步步为赢、稳步发展。在资金投入方面,张国林向来都是审慎的,从不盲目投资一分钱。他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凡是应当投入的钱,他会毫不犹豫地投进去,凡是可投入可不投入的钱,他都会考虑把钱用在更能生产效益的地方。有一次,厂里有人提出一项据称市场前景可观,赚钱丰厚的项目,前提是需要一笔数额不小的投入。张国林经过一番充分考虑和实证调查,认为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并非像所说的那么可观。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对此项目的投资。果不其然,一年以后,省内另一家从事这一产品生产的中型企业,竟然因为新投产的这一产品销路不好而破产。事实再次证明了张国林的精明和远见。众所周知,中国各地有着不少的财大气粗的企业,正是由于在资金投入方面欠考虑,以金钱堆积起庞大的设备摊子,最终使企业生产陷入被动的局面乃至破产的境地。而张国林的这种投资意识恰能给国内的其他企业以很好的启迪。
  拼搏务实
    张国林代表着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形象,在他身上系结着中华民族的根,沉淀着中华民族的魂。张国林用他人生的信念、拼搏务实的精神,筑起了泰兴大地上辉煌的大厦。
  身先士卒
 张国林是一位有超前意识、勇于改革和创新的现代优秀企业家,在他身上,既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许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品质。这种人格力量是凝聚人心、广招良才、办好企业的必备条件。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乡镇企业同国有企业的竞争,就如同“龟兔赛跑”。但张国林提早介入了市场、参与竞争,他视产品质量如生命,捕捉信息、大胆决策、科学管理、扬长避短,硬是以弱者战胜了强者。   
 江苏省泰兴减速机厂在创建初期,厂房破旧、条件简陋,张国林和员工一起历尽千辛万苦,在减速机厂这块土地上喊出了大庆人的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房屋漏雨、地面积水的恶劣环境下,上用油毡纸遮雨、下则挖沟槽排水。厂里购进大型设备,也都是张国林和员工们一起手拉肩扛搬进厂房的。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硬是对着图纸艰难地一一安装调试新没备。在全厂4 80多台(套)设备上,都洒下了张国林的汗水。在1988年、1989年原地翻建车间时,张国林根据新建车间的跨度大于老车间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边基建、边生产,建好新房、再拆旧房”的工作思路并采取了相应的突击措施。为了保证生产施工的安全,张国林和大家一起轮流值班,从而做到了基建、生产两不误。正是凭借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使“泰星”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泰星”的领路人张国林董事长。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多年来忘我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体现着他的人生价值。他心里装的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企业这个大家,他每次从国外考察回来,都会带回一些技术资料、产品样本等。
张国林以“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事业的成功在于奋斗”为其行动准则,并以此作为奠基业、兴企业、创伟业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在创业初期,在一无资金、二无产品、三无厂房设备、资不抵债的艰苦环境下,他以“不休息星期天、每天工作不足14小时不下班、不在班中喝一口酒、不看电视、不泡澡堂、不拿规定外一分钱”,的“六不”精神,用整整八个月的时间,开发了BW22摆线针轮减速机。这“六不”精神现已成为“泰星”人进行传统教育的良好素材,正在激励着新一代的“泰星”人努力拼搏、忘我工作。
 张国林十分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都给予关心爱护,鼓励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他还亲自指挥科技创新工作,深入车间40多天,每天亲自操作4小时以上,完成了9000系列新产品的试制。并亲自设计专用机床工装夹具30多台套。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产品开发中,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先后攻克了100多项技术难关,解决关键问题30多个,发表了《现场管理与产品质量》等20多篇论文,并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学有专长、报效祖国。”这是张国林为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张国林通过自学,获得了好几个专业的技术文凭,并带领他的科技人员,搞出了一连串的专利产品。
张国林,这位“”的带头人,在工作上永无止境、永不知足。他总是身先士卒、忘我投入,带领干部职工发扬拼、抢、争的劲头,没有8小时工作的概念,更没有节假日。他说,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特别能吃苦,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
“泰星”的干部和员工没有谁不知道,在9000系列摆线减速机生产线改造的关键时刻,张国林结石病发作,连续一个星期痛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却硬是撑着到厂里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汇报,指导各科室、各车间的工作。大家看到他的头上直冒虚汗,走路踉踉跄跄,实在坚持不住的样子,就劝他去医院治疗,可他却执意地不肯去。最后员工们不由分说,硬是把他架到了医院。医生说要赶快动手术,可他怎么也不肯。他说:“这手术一动下来,治疗加康复,至少也要个把月时间,这样,这项关键技术改造项目就得延期,这时间是拖不得的。对我张国林来说,有劲使不上,这简直就是慢性自杀。”为此,医生不得不迁就他,为他做保守治疗。可他在医院只住了两天,就匆匆返回厂里。病发时他就让厂医在办公室里给他打吊针、服药。每天仍和往常一样,听取相关人员的汇报,同科技人员一起搞技术攻关,一直到晚上十点钟,才拖着疲惫、虚弱的身子离开办公室。回到家后,还要与各地的办事处通电话,了解市场行情、资金到账、任务完成等情况,并及时指导和部署有关的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员工们被张国林董事长的企业至上、科技至上、舍小家爱大家的精神所感动。在张国林的带动下,职工们爱厂如家,积极为科技创新出谋划策,企业形成了科技创新的热潮。20年来,职工们提出合理化建议1200多项,成功地完成新课题1300余项,自制设备157台套,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群星闪烁
 “泰星”科技创新的成绩,并不是等、靠、要得来的,而是以张国林为首的一班人带领2500余名员工自力更生、想方设法、勤俭节约干出来的,靠的是自我加压的精神创出来的。张国林的精神感染了一批人,也锤炼了一批人。在他的感召下,在“泰星”涌现了许多鲜为人知、苦干拼搏的事例。
    “铁娘子”叶某某
在人的一生中,有的人以惊天动地的事业使人崇敬,而有的人却以平凡的事迹和无私的奉献让人敬佩。叶某某就属于后者。她数十年如一日在技术、质检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人到中年的她,秀气中蕴含着几分坚毅,柔情中饱含着几分刚强,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演绎着自己“人生如铁”的哲理。她在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已有近20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她掌握了机械加工的技艺和绝活,练就了机械加工的“多维功底”,赢得了厂领导和全体员工的信赖和赞誉,先后担任车间主任、总检、技术质量副厂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   
1992年,她走上领导岗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车问,了解生产和质量情况,全厂几乎所有车间每天都会留下她忙碌的身影。她把整个身心都扑在了车间里,心里装的是新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她始终坚持一丝不苟抓质量、铁面无私严考核。她还深入车间手把手地将技术传授给青年技工,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她认为:工作中光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肯干、能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会干、巧干。近年来,她在工艺、刀具、夹具、齿轮加工等方面进行的技术革新有10多项,提高经济效益近200多万元。特别是在开发硬齿面、摆线、QJ系列减速机等特殊规格的新产品时,在董事长的带领下,她几乎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一头扎进车间里,起早摸黑、加班加点,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也从未听她喊过一声苦和累。她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着。有一天,她头痛的十分厉害,晕倒在车间的过道上,被工人们送进了镇卫生院,稍作治疗后,她就又回到了生产车间。工人们劝她注意身体、休息一段时间。可她一想到生产任务,就又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工人们的行列中。她常说:工厂就是我的家,职工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由于她工作出色,狠抓质量、一丝不苟,先后荣获市、镇、厂优秀党员、劳动模范、优秀副厂长、“十佳”女厂长、省市妇女代表等荣誉称号。
    “销售先锋”耿某某        
 在江苏省泰兴减速机厂历年的销售排行榜上总少不了江南某办事处,少不了耿某某的名字。从事供销工作已有十几年的耿某某,始终发扬“四千四万”的精神,在“拼搏务实、创新争先”的“泰星”精神指引下,敢闯、敢拼,不怕磨破嘴、跑酸腿,为企业、为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1989年,耿某某第一次拿起减速机说明书,只身一人闯进张家港。对于初来乍到的他,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68家大大小小的减速机同行,真可谓四面楚歌。在缺少经验、缺少路子、缺少阵地的严峻形势下,他没有屈服、没有退却,而是自我加压、苦练内功。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厂长的希望、企业的希望,一定要为企业争得一席之地。于是,他放弃了自身的一切,白天跑厂家、摸单位,晚上挑灯夜战,先后写信发函1000多封。很快,大家就知道了在减速机行业还有个响当当的泰兴减速机厂,有个耿某某。在短短的三年中,耿某某几乎走遍了张家港地区的大街小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销量从第一年的100多万元,升到第二年的200多万元,再翻番到第三年的400多万元。为张家港地区的销售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个人的销售工作打开了局面。
1992年,厂领导派他去江南某办事处,接任该办事处主任。由很严峻的,稍不留意,就会被同行挤出市场。于是,他采取了“三见、“三钻”的战术(即见缝插针钻夹缝、见机行事钻空当、见风使舵钻冷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耿某某深知:市场坐不来、等不来,只有靠销售人员跑出来、抢出来。有了一定根基的耿某某,思想更加开阔了、经验更加丰富了、处事更加老练了。从1994年开始,耿某某一方面要求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抓好老用户、老关系、老配套单位的同时,还要闯大市场、找大用户。另一方面,他抓住国内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会,带领着得力干将开始跑大工程、大配套单位,先后与江阴长江大桥等施工单位签订了合同,这不仅为国家基础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提高了泰兴减速机厂的声誉,这些都是耿某某的辛劳所得。
十几年的营销生涯,耿某某始终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优秀的供销员,就要做好“六员”(即在厂是信息员、发货员;送货是押运员、搬运员;产品出现故障是维修员、通信员)工作。正是凭着这股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历年来,该办事处的年销量一直稳中有升,2004年达到了3600万元,并且发展势头强劲。他个人也被企业连年表彰为优秀供销员、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泰兴市评为“十佳销售员”,1999年被地级泰州市评为“十佳销售员”。
    “巾帼风采”娘子军
在泰兴减速机厂,有这样一支红色娘子军集体,她们在生产第一线,肩负着全厂高精度出口产品硬齿面减速机精加工的重任,年生产创利占全厂比重的42%。她们就是中心车间的一群姐妹们,于该地区的市场一直比较好,所以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立下军令状,该办事处在他手中只会变得蒸蒸日上、更加辉煌。耿某某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他们在该地区已经立稳了脚跟,但宁波、上海、常州以及德国、日本等各处的减速机厂也先后在此设立了办事处,再加上其他的游兵散将在此川流不息。因此他们面临的形势还是她们个个“爱岗位、学技术、创一流、争贡献”,为企业的发展与兴旺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生产第一线的主力军。   
中心车间的全体员工,个个立足本职工作,人人争做贡献她们把机器当作自己的朋友,把工厂当作了自己的家,只要一上岗就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她们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奉献岗位。在厂是一名好员工、在村是一名好村民、在家是一名好媳妇。女职工黄某,家有责任田,孩子又小,婆婆身体也不好,常年吃药,需要照顾,而丈夫又在厂驻外办事处从事销售工作。因此,全家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她每天忙里忙外,工作、家庭两不误。左邻右舍的同事们看她如此忙碌、辛苦都劝她别上班了,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样自己也可以轻松一些。可她却离不开工厂厂、离不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用她自己的话说: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我心里感到特别的亲切。她就是这样默默地、任劳任怨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车间的技术能手、质量标兵,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中心车间担负全厂高精度出口产品硬齿面减速器的精加工任务,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为了保证减速机产品的质量,全车间掀起了人人学技术、个个争当技术标兵的热潮。从书面的测试卷到实践中的操作比赛,167名巾帼丝毫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无论是测试还是操作,这些女将们都能与男职工比武。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工作中互相竞争,比谁的技术高、比谁生产的合格品多。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成了中心车间全体员工的至理名言。 
“宁可少出一件产品,也不可多出一台不合格品”这是中心车间的质量宗旨。只有保证质量,才有一流产品。中心车间这一群精英操纵着减速机系列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她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为此,生产中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在高产出的同时严格把握质量,一切按标准检验,一切凭数据说话。检测台上不讲情面、检测台下不伤和气,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严格执行质量一票否决。在她们车间,可以因一件不合格品而扣去工资,但绝不会因扣工资而伤了和气、互相记仇。因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创减速机名牌产品、为工厂多出效益。
为保证生产中不出意外事故,厂里规定机械女工一律不留长发。中心车间全体女工从上到下二话没说,立即响应,齐刷刷一律短头发。剪掉心爱的长发,她们不感到心痛,因为这是安全的需要,为了大局,这头发算得了什么。剪掉头发,她们更显得精神十足,神采飞扬。
平时叽叽喳喳的她们一旦进入生产状态,车间里就只能听到机器的运转声与装卸工件的操作声,串岗的现象一点没有,因为她们的眼睛始终盯在运转的机器上,盯在加工的产品上。当机器停止运转、与下一班进行交接时,她们总是仔细擦拭机床的每个部位,不让机床留下一点油污而进入下一轮的工作状态。她们就像爱自已的身体一样热爱机器。优良的现场既给工作带来了方便,又给人以愉悦的心境。她们在班中班后都重视现场管理,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为此,中心车间成为全厂现场管理的楷模车间,外来参观人员无一不夸其现场管理优良。
“乐于敬业、忘我奉献”,这是中心车间班组生产管理优良的原因之一,她们把班组作为开展知识竞赛与技术大比武的战场,经常对优秀的获奖者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奖励,从而形成了人人关心生产、个个争做贡献的可喜局面。几年来,在中心车间160多名女职工中,有53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9人被评为生产模范,7人被评为质量标兵,10人被评为技术能手,3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人被推选为泰兴市妇女代表,2人出席了泰兴市巾帼“三八”表彰大会。3个班组均被评为泰兴市优秀Qc小组,1个班组被评为江苏省优秀Qc小组。   
20年的风雨历程、20年的苦干实干,磨砺出“泰星人”坚强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面对新的目标,笑迎新的挑战,“泰星人”将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III   独领风骚
张国林满怀振兴民族工业的雄心壮志,凭借着他超人的智慧和胆识,顽强地拼搏着,他要率领“泰星”在全国减速机行业独占鳌头。
    高屋建瓴
1992年,张国林以强烈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果敢地提出“南跨长江超上减(上海减速机厂),北越黄河甩天减(天津减速机厂)”的口号,这在中国减速机行业掀起了风暴。当时,有人劝他谨慎对待,不要“吹牛”。熟悉张国林的人都知道,他认定的理儿,谁也拉不回来。他召开全厂干部职工大会,鼓劲增压,并和全厂干部员工一道,开发新品、狠抓质量、调研市场,实现了质量稳步提高、销售快速增长的可喜成绩。他常对员工讲:“我们这代人历史注定了我们要创业、要吃苦、要振兴中华、要振兴民族工业。短短的300多个日日夜夜。张国林用隆隆的机器声和中国减变速机行业协会的报表,向世人和同行证明,泰兴减速机厂以销售收入比1991年翻一番,到账1.2亿元的实际绩效跃上了中国减变速机行业的冠军宝座,坐上了全国同行业的第一把“交椅”,创造了中国机械工业史上的奇迹。
20世纪90年代初,张国林就独具慧眼把减速机的发展潜力寄托在技术创新上。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引进,使得企业在国内同行中,形成了产品系列超前、加工技术超前、产品性能超前的三大优势,从而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制高点,并逐步向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覆盖,连续多年,企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自1993年至今无论是生产规模、技术力量、加工工艺,还是市场占有率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稳居国内同行最高水平。
在全国减速机行业中,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被公认是“大哥大”,“泰星”的产品是茗髀产品,“泰星:商标连年被评江苏省著或商标和信得过的品牌,成为全国乡镇企业生产减速杌产品的惟一名牌。公司先言有虿不声丽番瓢、3个获省优、3个获优秀新产品“金牛奖‘2个获“金马奖”。这些产品被人们称为"泰星"之花。在全国工商企业的用户没有不知道“泰星”的“泰星”这两个字已成为公司的一笔无形资产,成了全国减速机产品的代名词。
创名牌、争市场,扩大了产品覆盖面,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每年“泰星”产品至少要增加2%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泰星”牌减速机的市场越来越广。在全国几千家同行厂家中,“泰星”产品占了全国减速机市场总量的17%以上,独占鳌头。“泰星”宛如一颗光彩耀眼的明星,遨游在减速机王国,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致富职工、发展企业、奉献社会”这是张国林的人生信条。“自强不息、永葆第一”是张国林的执著追求。在他的努力拼搏下,“南跨长江超上减,北越黄河甩天减”的宏伟目标早已实现。“泰星”当之无愧地坐上了国内减速机行业冠军的宝座。然而,成为“中国减速机大王”这仅仅是张国林追求的开始,他还要与德国上百年的减速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一比高低,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使“泰星”基业更加灿烂辉煌。
张国林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他心里明白,一个企业没有优势,就意味着危机,要解决危机,关键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否则就会被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淘汰掉。1993年他去“世界精密机械王国——德国”考察,在“世界减速机大王——德国的弗兰德公司”考察时,看到人家的设备和技术,他得出了结论:不发展不得了,人家的设备、技术就是先进。此时,他的心胸更宽了、目标更高了。回国后,他就狠下决心要瞄准世界一流,用技术创新演绎企业新的辉煌。
在张国林的眼中,企业发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维。要干,就要向着高的标准,去冲刺世界第一流的全新设备。到过兴减速机的厂人都知道,他们的设备是国内同行少有的。1450万元德国成型磨、1060万元的德国磨齿机、1360万元的瑞士磨齿机,还有美国立式加工中心、德国镗铣加工中心、德国齿轮综合检查仪、三坐标检测议、整机性能测试台等50多台套国际一流的精、大、特设备,令参观考察者叹为观止。
 短短的几年,“泰星”投入了上亿元的资金,引进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有人觉得没必要,有的员工说,同行中其他中小企业没有这么好的设备,他们的产品不也照样有人要吗?对此,张国林召开全厂干部职工大会,历数引进对国家、对企业、对员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动情地说:“睁开眼睛看世界,大胆引进上水平,这是改变我国传统工业落后被动的必由之路。”张国林还强调:“引进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要的是创新,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发展我们自己的事业,要让我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最终从外国人那里赚回钞票。”如今,泰兴减速机厂的产品已销往美国、德国、日本、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敢为人先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张国林永远站在战略的高度,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主旋律、狠抓管理是真功夫。在管理中他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市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管理模式,促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管理使企业如虎添翼,张国林用他独特的、犀利的目光看待管理,对管理他有着深层次的理解。1993年张国林率先在“泰星”推行了销售、供应、质量中的三制,并以此为动力,使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为诸多企业树立了样板。   
张国林的管理思路总是具有鲜明的超前性,他不断寻找着企业在内外资源配置上的最佳结合点,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对他来说,追求卓越是他的目标,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一种就其本身而言的最高境界;对“泰星”来说,他总是使全体员工同心协力、顽强拼搏,创造出令同行仰慕的业绩。
    这些年来,“泰星”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董事长张国20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厂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敢为人先.坚持走科技兴厂之路,在改革中强化管理,在管理中深化改革,促使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张国林创造的“泰星管理经验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其所推行的“三制”管理被《1996年江苏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指定为大会交流材料;现场管理得到国家经贸委、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表彰;全面质量管理成果获农业部、机械工业部认证。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把“泰星“公司定为全省工业管理样板企业。《新华日报》1996年3月30日至5月26日曾连续发表题为《为全国乡镇企业争光彩》、《双管出效益》、《管出人的活力来》、《“泰星”之花何以长盛》《他们坐上全国同行第一把交椅》等五篇文章。《中国机电日报》刊出《乡企机制国企也可以学》一文,宣传和推广“泰星”的管理经验。
    在张国林的眼中,追求卓越是企业发展的惟一选择,只有不断地用高科技发展自己的产品和产业,从中找出现存不足,自我加压、自我发展,才能让企业一步步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才能永远屹立于同行发展的前列。
    张国林坚持“产品决定前途、质量决定命运、效益决定兴衰、素质决定成败”的办厂宗旨。在狠抓管理创新的同时,又集中精力搞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并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先后投资近亿元引进德、美、日等国家的先进生产设备和先进检测设备,使生产能力和检测手段都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国内~流的计量理化检测中心,确保了产品质量。还成立了减速机研究所了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需要,及时开发设计各种特殊规格的减速机。   
张国林深知,加强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释放人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市场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因此,合理地选才、育才、用才一直是“舞星”的头等大事。   
    张国林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有着深邃、长远的眼光,他首先通过企业自身的优势培育、造就人才,把员工教育列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的年度工作目标,坚持以大投入求得员工素质的快速提高。他们还积极弓I进人才,每年向社会招聘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张国林在每次的人才选拔中都亲自面试、逐个过堂。真正体现了“严”字当头,“才”字把关。选拔出的都是些有真才实学的有识之士。张国林真是一个善管理、善纳才的“帅才”。
张国林在回顾总结“泰星”科技创新之路时说:“泰星”一路艰辛走向成功与辉煌是因为企业的全体同仁们确立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事业的成功在于奋斗”的人生观。“泰星”是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奠基立业、靠创新争先的精神兴企、靠自我加压的精神赢人。为了迎接人世挑战,张国林带领企业一班人又确立了2l世纪的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点,在国内瞄准西部市场,拓展开发空间。同时走出国门赶住友(日本住友公司)、超弗兰德(德国弗兰德集团)。   
我们真诚地期盼着“泰星”不断开创国产减速机的新境界、新局面,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IV   反哺社会
    张国林以他朴素的情怀,深深认识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是相互融合的,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时代主题密不可分,与祖国的繁荣昌盛密不可分。实业报国正是张国林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始终以致富不忘国家、不忘人民为宗旨,坚持为国家多创造财富,为社会多做贡献。
    丹心报效
    张国林自担任厂长之日起,就立志兴办一厂,造福一方,要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奔小康。多年来,随着他所经营的公司的发展壮大,他对社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及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等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张国林正是以这样一颗报效父老乡亲、带领群众致富的火热心肠努力地拼搏着。“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事业的成功在于奋斗。”这是张国林永远的追求,他以“致富职工、发展企业、奉献社会”为已任,立志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致富一方百姓和人民”。公司的发展、员工家庭的富裕、姚王及周边乡镇经济的腾飞,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自建厂以来,企业累计缴纳国税、地税4亿元,上缴地方财政8200万元,发放职工工资、福利、奖金6.6亿元,资助社会伤残和贫困人员2800万元,资助社会公益事业9200多万元。
    张国林认为:人才缺乏是乡镇企业的“先天不足”,智力投资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长远性、战略性投资。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也为了提高当地农民的素质,张国林十分重视并热衷于教育投入,人们已记不清张国林为本地教育事业和环境建设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张国林和他的干部职工们每年赞助本地教育事业各项活动经费、希望工程、科研机构开发经费、当地职工技术培训经费高达300多万元,他本人还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特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多年来,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支持村镇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先后投入近千万元资金用于修路,服务于农业和搞社会福利事业,救助贫困户。企业还成立了扶贫基金会,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一定百分比作为扶贫基金,面对社会帮贫扶困,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资金,向社会奉献爱心,为当地人民的生活谋了福利。公司所在的姚王镇,因为有了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企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逐年提高,已由过去的贫困乡镇一跃成为了国内的富裕乡镇。
    张国林的所作所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还当选为江苏省第九届人代会代表,中共泰兴市委委员,泰兴市人大常委,中共姚王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姚王镇人大主席,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在社会活动中,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泰星”的管理思想,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无论荣誉多么崇高,也无论光环多么闪耀,在他的耳边回响的依然是机器的轰鸣声,在他心灵震撼的依然是奋斗的最强音。
    如今的张国林可算是功成名就了,有人劝他说:“你什么都有了,惟一缺少的就是捞个政治资本。”言下之意自然是叫他去从政,走仕途。说实话,凭他这一身的荣誉,什么仕途不好走呢?然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却依然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工作岗位,服务职工、致富百姓、报效国家。这就是他所追求的人生信念,这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企业家的道路,更是他的人格风范所在。
    朴素情怀
     张国林始终坚持:“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我张国林的荣辱得失就是员工的荣辱得失。”因此,平时不管有多忙,张国林都要亲自过问员工的思想、婚姻、家庭状况和子女上学、就业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不忘记节假日慰问老弱病残和生活困难的员工。对引进的高科技人才,更是爱护有加,问寒问暖,为了留住人才,张国林甚至当起了红娘,为年轻人牵线搭桥,帮助他们解决婚姻问题。另外,张国林还根据乡镇企业的特点,实行每餐将饭菜送到生产车间,菜金全免制度。在农忙季节和高温期间,对生产一线的工人专供稀饭、冷饮等,使员工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张国林对金钱看得很淡,有一年他牵头研制了3个新产品,按规定该拿奖金4.3万元,但他只拿了不足其十分之一,剩余部分上交了厂部。其实,在当时张国林上高中和大学的两个儿子都需要钱,父母年老多病也要花钱,家中的老平房等着翻新也需要钱。但张国林却说:我管理企业的目的是要企业兴旺,大家致富,而不是我厂长一人发财。
    为了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他不仅对员工要求严格,更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目前,企业为全厂80%的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使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还投入了相应的资金,盖起了职工之家,使员工可以参加各种文体娱乐等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些举措,无形地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员工自觉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已蔚然成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张国林领导企业的指导思想。人的精神造就了“泰星”,而“泰星”又孕育出一代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互助互爱、先人后已的新型员工,他们又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起了“泰星”的事业大厦。
    张国林对职工的要求是“严”字当头。工人们常这样说:“张厂长的严,严得铁面无私,严得深得人心。”在江苏省泰兴减速机厂,厂级干部与普通工人一样要严格执行厂纪厂规。张国林很相信一位美国企业家的话:“如果你把你的许多时间都消耗在酒吧、舞厅、高尔夫球场,那你就不要指望你的部下把精力用在工作上。”20年来,张国林和他的领导班子成员,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每天晚上不到九点以后从不离厂。每研制一个新产品,张国林都亲自指挥,凡组装样机,他都不会离开现场,那种严肃认真的劲,就像是将军在指挥部队打仗。
     严格、规范而又科学的管理,使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人们透过张国林一身铁骨也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心、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慈”管理者。装配车间某青年员工偷窃车间两公斤油漆被门卫发现,本人当即认错,并按厂规借钱夺了罚款。事情本该就此了结,但张国林得知此事后,偏来了个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来,这名员工因家庭经济拮据,兄弟俩均未成亲,想用油漆重新刷一下破旧的房子,以便在相亲时体面些,仅此而已。张国林听罢不觉一阵辛酸,他认为偷窃固然不对,理应罚款,但这也说明企业的领导者对员工关心的少,没有尽到自己的管理者的责任。于是,他立即集中了全厂中层以上干部,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只要求员工好好工作,还要了解他们的疾苦,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而后在公司开展了一次广泛的调查活动,对员工每人发了一张调查问卷,对职工家庭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从此,公司把对员工家庭情况的了解程度列为干部考核的一项内容,并且要求将教育和脱贫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那名偷油漆员工的事后表现,公司给他发了300元困难补助;张国林又亲自找那名员工促膝谈心、分析利弊。教导他要人穷志不穷,哪怕在最不起眼的工作岗位上,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张国林对自己的家人要求十分严格、公私分明。父亲去世时,厂里派了小车给他用,可他宁可花钱租拖拉机,也不动用公车。爱人1984年就进了厂,五年问没调过工资,而同时进厂的有些人已调了好几次。厂里有人建议给其爱人调一级工资,张国林不肯,说追:“我爱人,她的岗位很平常,要调工资应该首先是一线工人。”知夫莫如妻,他的爱人对此毫无怨言。
    张国林严以律己、宽已待人,对员工一往情深。青年员工小徐从小失去母亲,家庭困难,经常出现思想波动,他就把小徐收为徒弟,手把手地教技术,心贴心地教做人,使小徐很快成为生产骨干。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大家在张厂长的手下干,就觉得有奔头、有劲头、有甜头、有靠头。全厂员工谁家有了难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张厂长,而张国林一到任何难事都会迎刃而解。大家都说:咱们的厂长是“刀子嘴、菩萨心”。   
    正是这种“严”与“慈”的结合,才使得张国林的管理思想得以深入人心,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也正是这种“严”与“慈”的结合,才使得张国林和他的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闻名于天下。   
一个良好的机制、一个著名的品牌、一个始终坚持清醒头脑的优秀企业领导人,是“泰星”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我们深信,21世纪的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全国服务热线:010-51179040 E-mail:jiansuji001@163.com
Copyright © 2008-2018 By 减速机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