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均载形式 |
传动简图 |
说明 |
1 |
太阳轮浮动
Kp=1.1~1.15 |
|
太阳轮通过双联齿轮联轴器与高速轴联接而实现浮动(双联浮动)。由于太阳轮重量小、惯性小、浮动灵活、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通用性强,因此广泛用于低速传动。当np=3时均载效果最为显著。 |
2 |
行星架浮动
Kp=1.15~1.25。 |
|
行星架通过双联齿轮联轴器与高、低速轴联接而实现浮动。在NGW型传动中,由于行星架受力较大(2倍圆周力)而有利于浮动。行星架浮动不需支承,可简化结构,尤其有利于多级行星传动。但由于行星架自重大、速度高会产生较大离心力,影响浮动效果,所以常用于中小规格的中低速型性传动中。 |
3 |
内齿圈浮动
Kp=1.1~1.2 |
|
双齿轮联轴器将内齿圈与机体连接,使内齿圈浮动。内齿圈浮动其主要优点品可使结构的轴向尺寸较小,或使两个基本构件(如太阳轮和内齿圈)同时浮动时,增强均载效果。但内齿图浮动使行星轮间均载的效果不如太阳轮浮动好,并且浮动内齿圈所需的均载装置的尺寸和重量较大,加工也不方便。由于内齿圈尺寸和重量大,故浮动灵敏性较差。 |
4 |
太阳轮与行星架同时浮动
Kp=1.05~1.20 |
|
这是太阳轮浮动与行星架浮动的组合。其浮动效果比各自单独浮动效果好,常用于多级行星传动中。 |
5 |
太阳轮与内齿圈同时浮动
Kp=1.05~1.15 |
|
太阳轮与内齿圈同时浮动 这是太阳轮浮动与内齿圈浮动的组合,主要用于高速行星传动。特点是噪声小,运转平稳,均载效果好。 |
6 |
无多余约束的浮动
Kp=1.05~1.15 |
 齿轮联轴器
|
这种浮动方式是在行星轮中安装一个球面调心轴承。单级传动中,太阳轮利用单齿联轴器进行浮动。双级传动中,高速级行星架无支承并与低速级太阳轮固定联接。此法的优点是机构中无多余约束,结构简单,浮动效果好,沿齿长方向的载荷分布均匀。由于行星轮内只装一个轴承,当传动比较小时,轴承尺寸小,寿命较短。 |
6 |
两行星轮杠杆连动均载机构
Kp=1.05~1.1 |
|
行星轮对称安装,在两行星轮的偏心轴上,分别固定一对互相啮合的扇形齿轮(相当于连杆)。浮动效果好,灵敏度高。
当两行星轮受载均匀时,两个扇形齿轮间受力相等,处于平衡状态,没有相对运动;当二个行星轮受载不均匀时,受力较大的行星轮将带动扇形齿轮绕其本身轴线转动.并通过它带动另一个扇形齿轮反方向转动,使行星轮载荷重新分配,直到载荷均衡为止。 |
7 |
三行星轮杠杆连动均载机构
Kp=1.1~1.15 |
|
平衡杆的一端与行星轮的偏心轴固接,另一端与浮动环活动连接。只有当6个啮合点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时该均载机构,处于平衡状态,各构件问没有相对运动。当载荷不均匀时,作用在浮动环上的三个径向力;Fr便不互等,三个圆周力亦不互等,浮动环产生移动和转动,直至三力平衡为止。 |
8 |
四行星轮杠杆连动均载机构
Kp=1.1~1.15 |
|
平衡原理与三行星轮连动机构相似。四个偏心轴的煽心方向对称地位于行星轮之内或外。图 7-23所示平衡杆端部支承在十字浮动盘上;图7-24 中连杆支承在圆形浮动环上,通过备件连动调整,以达到均载目的。 |